来源:第五项目部 作者:孔金红
又是一个安静的夜晚,雨点轻轻飘落在窗沿,碎成七零八落的声音时不时敲击着我恍若隔世的错愕……不知几何起,我的每一次写作几乎都与雨天不谋而合,实则是今年雨水充沛,南方更甚,所以这似乎是个概率问题。
从小就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们这些在明月的照耀下成长的孩子,最终还是渐渐理解中国古人赋予明月“孤独、乡愁”等词汇的深刻含义。尤其是读来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的时候,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总是能被远隔千里外的那片故土生生拽痛。小时候的我们绝对想象不到,在多年后的一天,那片小时候着急忙慌要逃离的“蛮荒之地”,最终会将你连根拔起。
中秋将至,月圆之日是我们漂泊在外的游子离家乡和父母最近的一天。可是今晚的雨,缠缠连连,淅淅沥沥,不知道这一下起,又会几时终了。几千年来,我们在中秋前后赏月、祭月等与月亮相关的文化中已经培养出了中秋与月亮必在一起的文化认识。导致的结果就是不仅让我觉得这个季节缺点味道,更使得像我这种低级知识分子在摆脱“明月”的中秋里竟产生了一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
“我曾到过世界上将近三十个国家,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旎的瑞土莱芒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但是,看到他们,我立刻就想到我故乡中那个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无论如何我也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万万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万里,我的心立刻就飞来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曾任北大东语系系主任、北大副校长的季羡林在耄耋之年才能对故乡的明月有一个如此朴素又感人至深的描述。面对故乡,我虽达不到季羡林大师游学全球各地后在晚年对故乡的描述那般宏伟又客观,但是以“独在异乡为异客”的身份在中秋前夕对家乡与亲人的思念之情却是实实在在。只希望远在千里外的故乡能风调雨顺,家乡的亲友能抵御北方夜里刺骨的寒风。希望那边别也是阴天,好让明月向你们传达我的音讯。
遥远的这边,电务公司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日慰问又如期而至,项目部给每位员工购买了月饼一份。让远离家乡,在全国各地驻守一线岗位的每位家人切切实实感受到来自家的关怀和中秋佳节的温暖。中铁八局司旗飘扬的地方,每一寸土地都会被明月格外照顾,让我们的心不再有羁旅的忧愁。
编辑:朱超俊